本報訊 (記者 劉 迪)9月1日,由河北省歌舞劇院創排的抗戰舞劇《天邊的鼓聲》,將在市人民會堂首演。這是我省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 8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河北省歌舞劇院排練廳,有些悶熱的室內,演員不是在試妝,就是在認真排練。幾架大鼓擺在排練廳中間,使本來不算大的排練廳顯得緊張而熱鬧。主演劉志暉飾演劇中的“師傅”一角,剛剛跳完一段長達5分鐘的“瘋人雙人舞”,他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地說:“作為一個舞蹈演員,我覺得跳這個舞實在是很過癮,不僅故事很精彩,劇中年輕演員的敬業精神也深深打動著我。比方說,跳舞時演員們經常需要跪在地上,所以好多人的膝蓋都被磨破了,可是只要音樂一起,大家馬上融入其中,忘我地做好每個動作。”HiU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天邊的鼓聲》根據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講述了太行山麓一個鼓藝世家在抗戰中的悲慘遭遇,以此揭示戰爭對人類的迫害,彰顯中華民族面對災難的抗爭精神。此劇由國家一級舞蹈編導王家朋擔任導演。據了解,該劇劇本于2015年3月開始構思,4月中旬細化完畢,6月3日起開始排練至今。“在抗日戰爭中,冀中、華北平原地區的抵抗是比較集中、慘烈的,今年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推出這個題材很有意義。”《天邊的鼓聲》執行導演杜燕峰表示,作為一門藝術,這部舞劇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是其中的很多事例都是真實的,劇組為此查閱了大量史料。HiU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據了解,《天邊的鼓聲》講述燕趙大地抗戰故事的同時,在編舞、音樂上對河北文化元素的注入也是一大亮點。我省有著源遠流長的鼓藝傳統,而“鼓”作為《天邊的鼓聲》中一大核心形象貫穿全劇始終,不僅集中了常山戰鼓、花盆鼓等各種規格的鼓,而且用專門的舞段展現了擊鼓、制鼓的場面。在舞蹈編排上,《天邊的鼓聲》中諸多舞段都融入了河北民間舞蹈的元素,不僅有拉花、落子、地秧歌的影子,還可以看到八極拳、八卦掌、太極拳等武術元素。HiU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搜索"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 或 官方微信號:hbsgwjy"加關注
【微信掃描下圖可直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