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 大型民族管弦樂《雄安》震撼首演
大型民族管弦樂《雄安》
序曲-民族管弦樂《千年》
作品取材于雄安高鐵站的“千年輪”——它好似一部時光機器,可引領你穿梭于任意時間、空間,甚至無限的未來。民族管弦樂《雄安》以此為序,在音樂中我們可以追溯悠久歷史,展現時代風貌,預見美好愿景,開啟宏大的音樂畫卷。
第一篇章《風雅燕趙》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基點,追尋雄安的歷史印記
1、打擊樂與樂隊《鼓動雄州》
鼓是最古老的、最有中國文化象征意義的樂器,甚至曾被視為可與天地溝通的神器。它既被用于宮廷,亦常見于民間。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鼓樂傳承千年,是中華文脈中一條無可取代的軌跡。作品以雄安地域的“雄州鼓樂”為素材,以此追溯春秋戰國時期的禮樂印記,追溯燕趙大地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
2、民族管弦樂《樂縈安州》
圈頭音樂會始于明末清初延續至今,流傳于古安州(今安新)一代。它完好的保留了明清古曲的原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雄安地域最古老的文化標志。作品以“圈頭音樂會”為原型,力圖在當代舞臺上再現這古老的民間音樂,還原曾孕育在這片土地上的淳樸民風與鄉情。
第二篇章《紅色隨想》
——傳承雄安的紅色精神,講述革命故事
3、二胡與樂隊《雁翎》
抗日戰爭時期,在淀泊相連、葦壕縱橫的白洋淀上,有一支來去無蹤的隊伍——人稱“水上飛將軍”的雁翎隊。他們時而化裝成漁民,時而藏匿于水中,令敵人聞風喪膽。作品以白洋淀為場景,刻畫善變、善戰的“雁翎隊”,并將流傳于白洋淀的民間歌謠融入音樂,書寫抗戰事跡,謳歌抗戰英雄。
4、竹笛與樂隊《嘎子》
作品以“小兵張嘎”為原型,以河北民歌《小放牛》為素材,以輕松、詼諧的音樂刻畫嘎子的人物形象,傳遞人物情感,抒寫英雄的篇章。以此回顧抗戰歷史,傳頌紅色精神,唱響愛國旋律。
第三篇章《未來之城》
——以隨筆式的選題,描繪雄安當下的標志性建設,
構建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藍圖
5、民族管弦樂《青綠畫卷》
“千年秀林”是以近自然林為主的森林體系,是雄安新區城市組團和板塊之間重要的生態緩沖區;“淀泊風光”是雄安新區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以白洋淀為核心構建的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生態;林淀相依構成了未來雄安“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作品分別以“淀”“林”為描繪對象,在不同的音樂場景中勾勒了一幅清新、秀麗、美好祥和的生態畫卷。
6、笙群與樂隊《塔海》
塔吊林立在雄安隨處可見,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圖景,它呈現了城市建設的格局,展示了城市建設的驚人速度,也將帶來城市建設的奇跡,甚至無限未來。作品以“塔吊林立”這張城市影像為描繪對象,以笙群與樂隊的體裁為載體,在音樂中抒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篇章。
7、古箏與樂隊《碧蓮》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于2018年12月1日開工建設,2020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是亞洲最大的高鐵站之一。它以“青蓮滴露,潤澤雄安”為設計主題,曲名即源自于此。作品以音樂描繪蓮的姿態,刻畫蓮的品格,并在結尾段設定了“遠行”的主題以此表達對情感與遠方的無限寄托。以別致的視角描摹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展現時代新貌,唱響時代贊歌。
8、民族管弦樂《未來之城》
以音樂憧憬雄安這座城市的無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