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樂《雄安》響徹河北省藝術中心音樂廳
2023年4月2日-4日,由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創排的大型民族管弦樂《雄安》再次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音樂廳演出,講述雄安故事,奏響時代之音。至此,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扶持作品已完成線下階段演出任務。下一步將推進兩場線上演出,更好地奏響主旋律,用實踐行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大型民族管弦樂《雄安》是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同時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扶持作品,是全國首部反映“雄安新區”題材的大型文藝作品。
作品分為序曲《千年》與三個篇章。序曲取材于雄安高鐵站的“千年輪”;第一篇章《風雅燕趙》展現打擊樂與樂隊《鼓動雄州》、民族管弦樂《樂縈安州》,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基點,追尋雄安的歷史印記;第二篇章《紅色隨想》呈現二胡與樂隊《雁翎》、竹笛與樂隊《嘎子》,傳承雄安的紅色基因,講述英雄的革命故事;第三篇章《未來之城》展現民族管弦樂《青綠畫卷》、笙群與樂隊《塔海》、古箏與樂隊《碧蓮》、民族管弦樂《未來之城》,描繪雄安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拼搏建設成就和充滿無限可能的理想之城、未來之城。
該作品特邀作曲家王云飛作曲,青年指揮家馬帥執棒,我院民族樂團古箏演奏家張蓓、笛子聲部首席宋啟銅、二胡演奏家葛金實、笙聲部演奏家王振、封伯坤與特邀青年笙演奏家張成以及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打擊樂演奏家楊婷婷、李盟、趙洋等優秀演奏員傾情演出,帶領觀眾朋友們追溯雄安悠久歷史,領略時代風貌,憧憬無限未來!
演出結束后,在場觀眾動情地說:
“樂章中包含著雄安地區白洋淀的革命故事,對孩子既有民族音樂上的啟迪,又具備革命教育層面的意義。”
“孩子一直對陳列在博物館的編鐘感興趣,很慶幸有機會帶她來看現場編鐘是怎么演奏的,果然在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毫不遜色于其他打擊樂器。”
“每一位演奏員手中彈奏的樂器,都傳遞出了一份深厚的民族情感。”
文旅部領導、國家藝術基金專家看完演出后這樣評價作品:
“《雄安》有希望成為一個傳得下去的作品。這是一個充分體現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音樂作品,是對總書記千年大計的一次生動的藝術表達,是描摹雄安歷史人文和建設實踐的生動文化追求。這個作品要不斷進行深化和打磨提高,伴隨雄安新區一起發展。”
“《雄安》是一部好聽、好看、有新意的作品,走出了一條中國式民族管弦樂創作演出的特色之路。好聽,是因為集合了民樂豐富的、個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元素;好看,是因為音樂中充滿畫面感、戲劇感,用音樂建造了一座新城。另外,《雄安》的主題選材勁道,篇章結構聚散自如,體現出作曲家的獨具匠心,其中《未來之城》這一篇章,作曲家描述了新區建設的雄渾畫卷,在青綠畫卷、塔海碧蓮的音樂形象中,在旋律的流動中,即使是鋼筋水泥的場景也被賦予了詩意和美感,這是人和城、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天地的和諧共融,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如奇如異的視聽效果。”